close

(圖/左後起:桃園大學眼科院長王甯加夫妻、大學眼科總院長林丕容、中壢大學眼科院長林鴻源,左前方:王甯加醫師岳父母楊先生楊太太、林丕容醫師父親林伯伯、林鴻源醫師父母林先生林太太)

【WoWoNews】82歲的林伯伯是大學眼科總院長林丕容醫師的父親,喜愛閱讀接收新的資訊,但因老花、散光及遠視,平日生活中需要準備多副不同度數的眼鏡,才能符合看書、滑平板的需求,相當的不方便。外出時又常將放在上衣口袋的近用老花眼鏡壓壞,甚至好幾次不小心把放在沙發上的眼鏡坐歪,覺得好氣又好笑;近年來更是出現寫字會重疊、看書報時間愈來愈短,一直不引以為意,直到有天因下雨視線不良,下樓梯時差點踏空,送醫檢查後才發現是白內障所影響導致。

林丕容醫師說明,白內障的初期會有視力模糊、看色彩色調改變、單眼看東西有疊影、有畏光現象、閱讀吃力及常更換眼鏡等現象。根據門診觀察,約有近5成民眾在白內障發生時,會誤以為是近視度數加深或老花導致視線模糊,直到就醫才發現原來是罹患了白內障。傳統治療方式是以手術刀切口並以手工製作囊袋,而新技術「白內障Femtosecond Laser前置手術」(俗稱:白內障無刀飛秒雷射)也漸受重視,特別適合置換老花白內障人工晶體,加上3D影像定位與光學斷層掃描(OCT)和「智能導航無刀飛秒雷射」,可達到更精準、更安全、復原更快的術後視力品質。
  
林丕容醫師說明,在為自己父親執刀前,因為和父親天天相處,瞭解視力品質對於父親的重要性,每每看到父親兩、三副眼鏡替換,外出時,隨身包裡也要裝著兩副以上的眼鏡,身為眼科醫師,一直想為父親解決這個困擾;由於父親今年已82歲高齡,在手術過程中,精準、快速、無痛這三個環節相對重要,而在人工水晶體的選擇,他也特別為有遠視及老花的父親選擇了適合他生活型態的人工晶體,因此在手術後不久,已經可以不用再掛眼鏡,閱讀速度也加快,感覺回到年輕時的視力,他父親特別對他說,身為眼科醫師的父親,第一次感受到眼科技術的進步及神奇,還特別誇獎了手術當天護理人員的專業和親切服務。
  
林鴻源醫師特別說明,在為父親執刀前,最在意的就是人工水晶體,由於父親是位家醫科醫師,平時又有打網球的習慣,在工作及休閒的需求上,需要可同時看遠、中、近,所以父親在患有白內障初期,即使已些微影響運動的需求,但他仍希望父親再等等,直到8年前,有較適合父親的多焦人工水晶體,他才為父親動刀。林鴻源醫師說,父親的用眼需求,兒女最清楚,身為眼科醫師,當然要為父親選擇最適合的人工水晶體;因此僅管已經8年了,現年近八十歲的林伯伯,仍然是網球好手,特別是在雙打時負責前排,球友都笑稱,林伯伯是愈老球技愈好愈靈活。

http://www.wowonews.com/2016/03/blog-post_89.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83pl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